第一次聽說“膠囊旅館”是在日本,卻沒有在中國發(fā)展成氣候。近日,網傳重慶一家名為七星太空艙賓館的“膠囊旅館”成為外地旅行者在重慶住宿的新選擇。今天ZDD哲東酒店設計公司小編就帶你直擊現場,探討這種酒店營銷方式是營銷噱頭還是酒店業(yè)的新藍海?
開業(yè)不到一個月,這家“膠囊旅館”的入住率基本保持在60%以上。干凈、舒適、整潔的環(huán)境和每晚38元的促銷價成為其吸引顧客的主要原因。
“我們這家旅館的顧客主要是來出差、旅游的年輕人、學生以及背包客群體。”店主鄭昕煒介紹說,“衛(wèi)生、新潮的環(huán)境能夠吸引收入不夠高的年輕人。對顧客來說,同齡人住在一起自由、熱鬧的氛圍是其他旅館所沒有的體驗。”記者在賓館的留言墻上看到一位顧客這樣評價這家“膠囊旅館”:這是所有旅行經歷中最舒適、自立的休息場所。
這家位于重慶市江北區(qū)觀音橋商區(qū)附近的“膠囊旅館”位于一間普通的住房內,兩個大房間內整齊地擺放著上下兩層共16個“膠囊房間”。這些袖珍房間內鋪著整潔的床上用品,配有電視機、照明、電源、換風系統(tǒng),折疊桌、鏡子、掛鉤、燈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。住客在房間里可以自由地睡覺休息、看電視,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上網。
“膠囊旅館”在一些細節(jié)的設計上也體現出其“年輕化”的特質。旅館的每個鋪位都配有無線耳機,供顧客聽歌、玩游戲,不會相互打擾;旅館也為每位入住的顧客配備了一個保險箱,供顧客存放貴重物品。此外,公用的廚房、洗衣機、空調、無線網絡、獨立浴室等都向顧客免費提供。年輕人在這里可以獲得封閉但卻自由的空間。
從國際上來看,“膠囊旅館”產生于資源稀缺的日本,由于其具有低碳排放、經濟實用、安全衛(wèi)生、節(jié)約資源等特點,慢慢地被其他所國家效仿。這種簡單明快的住宿方式也適合現今都市快捷、便利的生活要求。
另類酒店室內設計欣賞:重慶膠囊旅館
自2010年開始,我國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陸續(xù)出現“膠囊旅館”,但發(fā)展之路并不順利。北京退休工程師黃日新為解決畢業(yè)大學生過渡住房困難,建起了“膠囊旅館”,但一直生意不佳。上海第一家“膠囊旅館”在去年1月因消防隱患被叫停。
具有20年酒店從業(yè)經驗,曾任如家酒店集團運營總監(jiān)的吳偉認為,“膠囊旅館”可以滿足一部分細分市場的需求。據他介紹,“膠囊旅館”在國外主要是分布在大城市的繁華路段。這些地段地價高企,酒店租金很貴,但“膠囊旅館”能享受同樣的周邊配套設施,環(huán)境也比較安全,價格也相對便宜,所以通常能吸引一些年輕的客人和背包旅游者,還有部分初級業(yè)務人員。但目前我國“膠囊旅館”與國外并不完全相同,住宿者中有不少是懷著獵奇的心態(tài)。
“‘膠囊旅館’只是一種小眾產品,不會成為低端或者超低端的主流產品,只能是某個細分市場的一個補充。”吳偉說,“不過‘膠囊旅館’目前仍處于嘗試和探索的階段,是否能開辟酒店業(yè)的新藍海還有待市場的檢驗。
吳偉認為,”膠囊旅館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相關的法律法規(guī)是否有限制,這是一個大前提。然后就是定位,如果定位不精準的話,容易形成錯位,也就是低端消費者消費不起,消費力強的消費者不去消費的尷尬局面。
從上我們可以了解,膠囊酒店的前景并不如我們所想象的那么明朗。它的快速發(fā)展不僅需要適合的市場還需要合理的法律機制,未來究竟如何,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