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藝術的主要形式來源是自然,特別是有機的植物形式,拉斯金主張將自然界的一切作為創(chuàng)造靈感的來源,事實上不過是對世紀中葉浪漫自然主義的延續(xù)。19 世紀中葉,歐洲會所設計對自然的態(tài)度有所改變,他們逐漸擺脫拉斯金及摩里士的影響,傾向于中國人對自然的態(tài)度。換句話說,將自然世界看成一切藝術形式的源頭,不僅模仿自然形式,同時在剪裁及選擇方面,創(chuàng)造一種新的自然形式。
中國藝術品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強,大家開始進一步研究東方藝術原則。洛可可時期的“中國熱”,一方面由于其形式太復雜且過多,另一方面那時的中國熱并未對中國的形式表現深入了解,因而常被人貶為輕浮。而新藝術共同的表現主題乃是以簡潔的線條來表現輕巧,彰現自然的品味,以二度空間為表現手法,最終變成建筑上的新形式語匯。可以說新藝術運動是十八世紀洛可可“中國熱”的延續(xù)和發(fā)展。
這種形式表現對于現代會所設計提供了不少形式方面的創(chuàng)意。中國文物對西方的影響在17 - 18 世紀就相繼出現。對當時西方審美觀的轉變,中國文化有其獨特的影響,尤其是對西方審美觀及空間觀念的轉變,如基迪恩(Giedion)所說現代建筑的主要構成要素(Constituent Element), 平坦的面(Plane) 以及自由的非對稱空間布局等,似乎也是受到東方影響的產物,中國對現代會所設計運動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。